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小三開始接受羽球正規訓練的王教練,一路到大學都是羽球校隊,但和一般競技選手不同之處,王教練深知職業選手路艱辛,他很早就以成為專業羽球教練為目標,大學畢業後先考老師,後來轉專任運動教練,在英明國中一待就是20年,作育無數羽球英才。
說到英明國中羽球隊,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全中運常勝軍,王教練帶隊期間4度奪得國男團體賽金牌,107和108學年度更是寫下連霸,他說,球隊的好成績來自於向心力,「球隊是比較偏軍隊式管理,對紀律很要求,每天按表操課、打好基礎最重要」,除了練球,教練團對於孩子的日常關心非常重要,無論是課業、家庭、交友都時刻關注,讓孩子在最佳狀態放心練球,自然有好成績。王教練提到,隨時代推進,現在孩子自我意識漸長,過去上對下單向互動模式、甚至高壓的管教方式都要調整,不是師長的威嚴不再,而是球隊和選手彼此更尊重,入隊前會和孩子、家長溝通球隊規範,取得共識後才正式入隊,他強調,球隊是一個團體,有必須堅持的原則與態度,不會有任何特權,就算選手成績再好,但屢次打破團規、無法融入團隊,那很抱歉就是不適合,他會勸選手主動離隊。球隊成績要好,選手資質外,教練團是一大重點。王教練說,目前教練團有4名全職教練,包括徐紹文、林育賢、張恩嘉都是高雄在地出身,唯一非在地的陳緯也來自不遠的屏東,有地緣關係組成穩定又不怕吃苦,加上教練團運作不走一言堂風格,王教練特別鼓勵年輕教練多發言,如訓練有任何建議皆能提出討論,共同找出對選手最好的做法,像是引進專業體能訓練師等,讓訓練更科學化。
深耕羽壇30年,王教練感念基層羽壇需要被更多的重視,相較於歐美、日本等國對於運動紮根的重視,台灣資源相對集中菁英選手,對於三級發展大不易,「希望大家將目光投向三級羽球,多多關心基層賽事,好的選手不會憑空出世,郭冠麟亦是經過基礎不斷磨練,終成世界青年羽毛球錦標賽男單冠軍」。英明國中羽球隊的選手,畢業後多前往高雄中學就讀,王教練指出,運動專長可以是升學路上的一大助益,不是每個人在學科上都能有好表現,藉由運動升學是一條路,他時常鼓勵孩子,就算不喜歡念書,也不能放棄學習的心,不管什麼找出自己有興趣的項目,然後朝此方向前進。
王教練認為,就算運動專長沒有發揮於升學,未來仍是很好的「工具」,例如生意場合的交際話題,台灣有許多中小企業主,其實業餘從事運動的比例很高,這時羽球就是那個敲門磚。王教練相信,能扛得住辛苦競技訓練的孩子,沒有熬不過去的事,但他還是要提醒,學生生涯很短,在羽球場上的風光表現,終有一天會落幕,必須為下一步做好準備,就像他一樣,給自己明確的目標,如果遇到挫折就停下來反省思考,再轉化成前進的力量,是他想留給孩子最重要的觀念。